360 奴才愿立军令状,3年平吴!_大清话事人
笔趣阁 > 大清话事人 > 360 奴才愿立军令状,3年平吴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360 奴才愿立军令状,3年平吴!

  中途不时有人坠河,也许是脚下不稳,也许是天黑照明不好,也许是想跳江逃命。

  总之,

  吴军无所谓!

  这种水文情况,能活着上岸的那是他命硬。

  ……

  一袋袋的粮食堆积在岸边。

  然后装上辎重车,运到梅岭山脚下。

  忙活到后半夜,突然天降暴雨,刮起狂风。

  正在浮桥上的200多绿营兵俘虏,纷纷落水。

  随着一声巨响,

  浮桥断了!

  次日清晨,舟桥营只收回了小部分船只。

  所有人诧异的发现赣江水位又又又涨了,上涨的速度可怕,肉眼可见的,岸边在一尺尺的向后退。

  翻涌的波涛里不时看到漂浮的尸体,有百姓的,有清军的,有牲畜的。

 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二狗也开始懊恼。

  下令:

  “搜罗燃料、粮食,搬到城门楼子里。再找些匠人,在城墙上搭棚子,能遮太阳能挡雨就行。”

  “弟兄们以后尽量睡在城楼上,城内不要待了。”

  次日,

  一夜没睡安生的李二狗,职业病发作。

  下令牵了几十只家畜到城墙上,还临时加盖了遮风挡雨的牲畜栏。

  “指挥使,这是?”

  “我告诉你们,这世上什么事都没有饿肚子可怕。防止断粮!”

  ……

  正如李郁所料,

  放南昌百姓出城割麦子的结果就是百人出,三十人回。

  大部分人携带值钱细软干粮,出城避难于野。

  他们不是单纯的不信任吴军,而是不相信任何军队!

  与大兵同城,一旦断粮,百姓堪忧。

  更有一层顾虑,

  所有人都目睹了吴军主力撤走,假如清军卷土重来,再度收复南昌。

  按照大清惯例,收复失城,一定要先杀一波再抢一波。

  抢劫小民,振奋士气。屠杀小民,震慑贼兵。

  你不能指望封建军队拥有道德。

  而由于赣江的水位过于汹涌,吴军3艘战舰也被迫起锚溜走。

  他们要尽快进入脱离险境,

  湖口县已经不安全了,发大洪水,必淹。九江,也不提了!

  长江水疯狂倒灌鄱阳湖

  上游雨水也在疯狂的输入鄱阳湖

  ……

  这是一场影响范围极大的洪灾。

  江西全省除饶州、广信2府之外全部被洪水波及。

  受灾最严重的是上游吉安、建昌、抚州3府,有接近10个县受灾严重,死亡人口很难统计。

  而云南、广西2省援兵行至临江、吉安两府边界,也遇上了这场洪水,狼狈不堪。

  广西绿营兵淹死失踪2000余人,云南绿营损失1200余人。

  古代行军打仗,

  优先选择沿着河流,或者沿着河谷行军。

  巧了

  人喜欢走的路线,洪水也喜欢!

  在狂暴的洪水面前,人类脆弱无比。

  两省援兵被迫规避洪水,改道向西行军。

  总之,一比吊糟!

  ……

  梅岭,

  山腰山顶。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和篝火。

  吴军被迫分散驻扎,适应地形。

  中军大帐内,

  李郁正在布置任务:

  “甘长胜,你调4个营砍伐树木劈成段,分发到各营做燃料,加盖油纸布。”

  “郑河安,你调3个营集中所有容器取水。士兵们随身携带的皮囊、葫芦务必装满烧开过的清水。”

  “苗有林,你带人找山洞存放火药。”

  “李小五,你居中协调,把粮食分到各营。”

  “黄肆,你督俘虏在太阳谷修筑大营。这场雨若是继续下下去,很多帐篷撑不住的。需要更大的营区。”

  众将急匆匆领命而去。

  当前,不需要考虑清军的威胁。

  而要考虑怎么渡过洪水暴雨的难关,几万大军要住宿、要吃喝,这可不容易。

  ……

  “拜见陛下。”

  “先生请坐,建议的梅岭果然是个好地方。”

  “全赖老天庇佑,陛下天威,大军才能逢凶化吉。”

  王三松很会讲话,滴水不漏。

  李郁笑笑,示意他坐下喝茶。

  “据说先生在浮梁县有些产业?”

  “祖传的几间瓷窑罢了,如今在陛下麾下运转,都是一样。”

  “寡人会下一道旨意,物归原主的。”

  “谢陛下。”

  “跟我讲讲兵部?”

  王三松连忙放下茶碗,开始讲述他对兵部运转机制的了解。

  帐外雨声滴滴答答。

  李郁听的很认真,不时提出一些疑惑。

  王三松浑身解数,把清廷兵部的运行机制讲的清晰又生动。

  众所周知,

  把复杂的事讲的通俗简单,很考验讲话者的知识储备,属于学术范畴。

  把简单的事讲的复杂难懂,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,属于不可名状范畴。

  ……

  几千里外的紫禁城。

  正在召开一场规模空前的朝会。

  在京6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,宗室皇族、蒙古王公全部到场。

  太和殿内,

  压根站不下这么多人,许多官职低微的只能候在殿外。

  6月初的天气,暑热烦躁。

  殿内充斥着一股汗臭。

  乾隆迟了小半个时辰,故意的。

  他就是想让臣子们明白,雷霆雨露皆是君恩。

  坐上龙椅,接受山呼万岁的那一刹那,他看见了归京迟缓的抚远大将军章佳.阿桂。

  乾隆眼神冷漠,扫过他头顶,将视线落在了一张年轻,但充满朝气的脸庞――富察.福长安。

  帝国幼虎

  ……

  “前些日子,朕被一些尸位素餐的大臣们给蒙骗了。夷使招摇撞骗的套路,其实拙劣无比,漏洞百出。一切责任全在罪臣们。如今,这事过去了,空缺的各部堂官,朕和吏部已经拟定了人选。军机处酌情照办。”

  “皇上圣明。”

  “南方各省的紧急奏报堆满了朕的御案。福建西部、广东北部、江西南部暴雨成灾、洪水肆虐,云南的土司又开始蠢蠢欲动。伪吴逆贼更是连连攻取州县,绿营兵不能敌。只怕~”乾隆停顿了一会,平静说道,“只怕江西全省,此刻已经崩坏了。”

  太和殿内,一片死寂。

  突然,

  一个声音响起。

  “奴才愿立军令状――3年平吴。若不能,奴才甘愿一死以谢天恩。”

  说话的正是阿桂,他表情坚毅。

  于敏中没有动,稳如老龟。和用余光瞥了一眼老对手。

  乾隆没有吭声,沉默。

  这种不合常理的沉默,让殿内的压力陡然加剧。

  ……

  “阿桂你在南方督师辛苦了,此事再议。”

  “皇~”

  “朕说了,再议!”乾隆陡然声音高了3度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