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四章瓶坠簪折_隐殊
笔趣阁 > 隐殊 > 第一百四十四章瓶坠簪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四十四章瓶坠簪折

  覃隐

  异人阁的云母漆屏外有人已经跽坐许久,听到屏风内放下筷子的声音,才道:“弘太后有旨,给事中疑罪在身,尽快搜捕,证据确凿则捉拿入狱,按大璩律令处置。虽有圣上阻拦,弘太后仍突破层层把关下了这道懿旨,所有人被打得措手不及,不知如何是好。”

  弘太后,意料之中。

  不可否认,背后有高人。

  本该被轻易掩盖过的一桩事,又被揭开至表面。

  这是史书上轻飘飘的一页,但厚重,血腥,涂满上位者手指尖的油印。

  覃隐将擦拭过唇的帕巾放到旁边,“我等会儿入宫一趟。你回去罢。”

  言尽于此,再没什么可说了。那人沉默一阵,叹道:“是下官杞人忧天了。”

  乾绮宫正殿中央原本放着一座上元天尊像,后来被谌晗嫌碍事移了出去。只剩一对金丝檀木绕龙抱柱将寝殿分为对称的两边,左边一张麇皮榻,右边还是一张麇皮榻。

  皇帝身边的大太监方牒迈着细碎步幅疾步走进内寝,屋子里的笑声戛然而止。皇帝衣衫不整,只着单衣倚靠在长榻上,中间一张玺石金缕方形矮案,案几边沿的石刻呈仙鹤形。方牒草草行礼,顾不得还有人,凑过去到他耳边传话。

  听完方牒传的话,他转头向玺石金缕案另一旁的人道:“隐生,酒喝完了,去拿一些。”

  覃隐正用指腹勾勒仙鹤羽翼的形状,闻言指尖一顿,捧着下颌的那只手长指在面颊一敲,笑道:“遵命,陛下。”跳下长榻,随意地套上靴履,往东侧门走去。

  他在命人拿酒时,听到门外过道驻守的宫女向同伴低语:“快去告诉娘娘。”

  说罢行色匆匆离开,提防,警觉,又高度紧张的模样。一听就知这人身为皇帝身边的贴身女官,却被后宫嫔妃收买,实时报告皇帝的动向。若是被查出,是要杀头的。

  覃隐取过酒,依原路回去,掀起珠影帘幔,珠环琮琮相碰的声音,惊起了一对家鹤。

  颐殊转头过来看到他,愣住了。她还保持在上身前倾斜坐于榻的姿势,与谌晗靠得极近。

  覃隐没有一刻的停留,撤下酒盘拎着琼玉琉璃壶进去,在他的位置坐下。

  “琼酒暂时没了,臣已派人去取。”边说边倾倒,摘下一枚离枝去壳,“拿了一些玉觞石酿,想着陛下说近来手指关节冷得僵硬,叫人温了才过来。”

  谌晗展眉解颐,不似刚才对她那样如观赏般的冷漠态度,就着他的手将送到嘴边的白腻果肉含住。覃隐像是才注意到多了个人,“元逸夫人,”身体向后靠,“是有何事?”

  他的语气算不上好,句末隐隐有种嫌她败兴的不满之意。

  颐殊以目视地,双手放在跽坐的膝前。她的胸腔像燃着一支血烛,炁体越烧越多,就快从内部挤压爆裂开来。脑子里反反覆覆盘旋着一句话,大佞形隐,为害深。

  “不关你的事。”

  覃隐转眸看向谌晗。他挑眉,谌晗也挑眉。

  两人无所顾忌地打眼色,就在她跟前,心照不宣,言浅意深。

  令她觉得,她在两个位高权重的男人眼里不过是一个可审视的玩物。

  ——的确是玩物,她进来问安,谌晗闭着眼说“你过来,听不清”连着说了三次。

  “那就是关朕的事了。”谌晗笑说。

  “只是听闻一些传言,特来向陛下求证。”她道。

  “听说太后读过臣女的文章以后,赞不绝口,有意将臣女留在宫中侍奉。如若是假,还请陛下辟谣此言,如若是真,臣女恕难从命。”

  这些谌晗不是没有听过,根本不能说是传言。张琬弘将她比作西晋才女左棻,说她有未易之材。左棻长相丑陋,但才华横溢,擅长诗文。武帝司马炎看重她的才气,将她纳入后宫。左棻进宫从未承宠,却为武帝写下诗、赋、颂、赞、诔二十多篇传世佳作。

  另一边元逸夫人自请入宫的事终于传到谢芷舒耳里,她去找太后哭诉,趴在姨母膝上委委屈屈:“难不成我也要事桑治田?频顾皓文馆,出入琯学宫?”

  张琬弘宽慰她:“你是皇帝的女人,皇帝又不把她当女人看,你向她看齐做什么?女子终究是要嫁人的,她嫁人了,如何效力国家,如何为帝王尽心?你若办成这事,还能落得妇不善妒,为夫解忧的美名。”

  谢芷舒霎时止住哭声,张琬弘抬手下旨:“去请元逸夫人过来。”

  半炷香后,清严宫内。

  弘太后坐在上首,微微俯身:“你当真不肯改嫁?”

  颐殊跪在下边,态度决绝,不卑不亢:“不改。”

  “好好,夫人与元逸先生情比金坚。”弘太后拊掌,笑了几声。

  谢芷舒及一众宫人站在旁侧,被凝滞的情状弄得精神紧张,大气不敢出。

  她哐当扔下一把剪子,就是寻常妇人家裁剪衣服的绣剪,“你知誓为夫君守节的寡妇,被家人逼着改嫁,不从是如何表决心的?”

  据传某位名士死后,寡妻割下左耳放进棺材,并说新妇少年,不幸早寡,实虑父母,未量至情,觊持此耳自誓终生不改。后来,再有家人逼寡妇改嫁,割耳放在盘子里,事便罢休。

  “她不愿意……”

  谌晗听着太监回过来的消息,面色不怿。

  她一定要将事情闹得这么难看?

  谁不知张琬弘只是做做样子,试探她的忠心。

  就不能顺水而下,曲意逢迎几句也好?就不能为他妥协,假作让步也好?

  直到太监匆匆赶来回禀她捡起绣剪,他才下榻取过鹤氅,夺门而出。

  覃隐看着他的背影走远,不疾不徐地起身,慢条斯理地整理衣物。

  颐殊手持冰冷绣剪,举过颈侧,闭上眼睛。

  呼吸沉重而紊乱,混着剧烈的心跳声,隆隆作响。

  疼痛并没有如期而至。那把剪子锋利,尖锐,白刃刺进一个人的手心,鲜血淋漓。那人的手掌隔在她的绣剪与耳廓之间,她慢慢抬头,表情怔忪呆滞。

  他半跪下来,与她刚好可以平视,中间是他带血的掌心。

  暗赤的血带着温热,从剪子长端蜿蜒流淌至她握住的手柄,再滴到地上。

  颐殊

  年末各省各部都忙起来了,归纳税账,清算结款,审度开支,预备来年的项款册目。这年陆均又设立新的官员考核制度,比之前更严厉,更苛细,更不留情面。但这考核绩效克扣的只是下品三阶的吏员,没有背景只能叫苦连天。

  两位老臣在议政殿爆发冲突,本来只是一场内部会议,宁还珏动手了。晋玮骂他生出个混蛋儿子,挥霍无度,就是有这种人致国库亏空,老子被贬一点都不冤,子不教,父之过。

  宁还珏气不过,怒吼教你妈,拿起砚台砸过去。他摔门而出,晋玮按着额头,手指抖动,你你你半天话不成句。其他大臣围过去,一看,嚯,那么大个口子。

  宁还珏不肯道歉,但宁家始终要低这个头。错不在争端事由为何,他先有失仪德,皇帝敕令赔罪,就很没有道理。于是由宁诸代父受过,去跟晋家讲和,求得宽恕。

  不曾想,晋玮装病在卧房躺着生闷气,晋嘉出来接待客人。两人相谈甚欢,相见恨晚,谈的是官仓的赈灾粮,土地的丈量,运河水渠的修建,开放边疆互市,海上贸易通商,等等。

  晋嘉近来正在着手治理黄河水患,正是因河水倒灌,淹没村庄农田,才有这么多流民。宁诸从晋府出来,作揖行礼,再三婉言不必相送,并约定好了下次再来拜会。

  宁诸离开晋府,就去了元逸府邸,喊上蒋昭一起。两人在院子里见到她靠在案旁,无精打采的模样,对视一眼,一左一右过去坐下。

  “是改良田推行不顺?”蒋昭翻开茶盖,“我可听说太后召见你了呀。”

  她没有回应,恹恹地趴在书案上。

  “事不患于不成,而患于易坏。推行得慢,不见得是坏事。”宁诸却道。

  颐殊坐直,“可是,改良后的田地种植的稻谷抗冻,还能有效减少虫害。”又染上些许惆怅,“……成效如何就看今年冬天熬不熬得过去了。”

  宁诸看着她道:“改良田若真能增产粮食到三成以上,获利的是谁?是百姓吗?”

  “当然是……”她忽然愣住了。

  蒋昭敲敲茶碗,“我听说每亩田要改良土地,不便宜吧?”

  假设每亩改良田需要活水三千,引种一万,再算上雇农,一亩地雇三十人耕种,还得选识过字的,先得教授改良田的种植知识,时间成本不低。还有口粮,宿房等等。

  “先不说百姓种不种得起改良田。”宁诸接着道,“你们就没想过富商大肆兼并土地,甚至强抢明夺,再在雇农买奴时压价来为其劳作?”

  “尤其是灾荒、水患、兵马战乱,百姓需要粮,富人开仓放粮,穷人拿土地来换,这时被刻意压低田价的例子,不胜枚举。”

  “假若没有饥荒,百姓安贫乐道,不卖土地也不为大户耕种,他们赚什么?”蒋昭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讲,“必是要垄断改良田的种植方法,将土地资源攥在手里。”

  宁诸问:“你想想看,不能被农民拥有的改良田,灾荒年间结果会是什么?”

  “那麻烦可就大咯。”

  蒋昭一唱一和,跟他配合默契。

  “……百姓没有粮食,没有田地,就会造反。”

  颐殊想到这一层,已是骇然。

  流民之祸,原是这样来的。

  “颐殊,我建议你先离开玦城。”宁诸正色道。

  若是改良后的田地长势不如预期,太后必定是要拿她问罪,这她也能想到。

  往年一冬无雪都是帝王祈谷心不够诚,今年出了替皇室背锅的人。

  怪不得弘太后那天大加封赏,从五品诰命夫人晋为三品。

  蒋昭拍拍她的肩,“我都安排好了,不用太过担心。”

  颐殊跟陈秀表达了想带着她们离开玦城的想法后,陈秀愣住两三息,突然把手在腰裙上正反擦过,蒸着馒头呢,拿蒸笼往蒸屉上一盖,“你等婶子收拾收拾,不然得积灰。”

  颐殊说好,又去后院知会簪儿。簪儿抱着几个月的奶娃娃,边哄边听她说。她虽听不懂改田殃患,但听得出事态紧急,也赶紧收拾行囊。

  昏时,蒋昭安排的马车如约而至,其余人扮作商贩,行商车队上了路。

  到玉亭山,还得接一趟在琨麓学馆读书的曲甲第。曲甲第师从瑔琨山人,向师父规规矩矩行过三道稽首礼后,拿起包裹就往山下冲。

  跑到一半,却见山脚经过一辆陌生马车,他闪身躲进大槐树后。

  这辆马车与商队的车马正面相迎,山路狭窄,只能停下来商量谁先让。

  颐殊只恨路窄,若道路够宽,他跟她就可以擦身而过。

  而她会在两架马车错身的一瞬间,认出那是覃府的马车——接着遮上车帘。

  曲甲第看到下车的是翡玉公子,松一口气,刚想出来,这边的马车下来一个女人,二话不说抱着孩子到公子面前跪下,带着哭腔:“公子,你是我的救命恩人……”

  他的手上挽着纱布,而他还用这只手勒马。簪儿哭时惊到了他的马。

  覃隐无奈,扶她起来。陈秀也下马车,过去将她搂进怀里,说些请公子莫怪之类的话。他没有听。看着站在马车旁单薄的她,两个人相见无言。

  从认出这是覃府的马车时起,陈秀就注意到颐殊脸色不对。她也知道他们之间有些情怨,颐殊说过不愿与他扯上关系。或许是因着他的身份,或许是他做过的事。

  “我刚好到附近办事。”接的是陈秀问“公子这是到哪儿去”的那一句。

  曲甲第走到他娘亲身旁,也同覃隐规规矩矩问了好。

  “若不嫌弃,”覃隐笑道,“坐我的马车送各位一程,如何?”

  陈秀带着簪儿上覃府的马车,拽上曲甲第。覃隐坐主位,一车四个人,满了。陈秀回身朝颐殊道:“殊儿委屈你就坐那车了啊,破车又颠又簸,哪有这舒服……”

  车队继续前进,颐殊靠在车壁上,黄昏渐渐淡出视野,日沉西山。

  马车忽然又停,但这次停的时间很短,覃隐上来,颐殊只是看了他一眼,没说什么。

  他解释说:“簪儿姑娘要喂奶。”颐殊嗯一声,各自入座,分靠两边。

  不多时,睡意袭来,靠在硬冷的车厢壁陷入深眠。

  暮霭浓浓沉沉,意识里像压着一片远岫出山的云雾。

  尚未彻底挣脱云山雾罩,映入眼帘轩窗外的微光昭示了她的处境。

  她被他抱在怀里。

  怪不得感觉不到寒冷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