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三章 王孙论贤(下)_春秋:中兴之主
笔趣阁 > 春秋:中兴之主 > 第九十三章 王孙论贤(下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三章 王孙论贤(下)

  秦国想要试探他,那他为何不能用这样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价值?

  姬昱也在利用他们为自己编写故事,所以在一言一行上都有所讲究。

  再看他们的态度就能够够确定,是秦国新任上卿由余耍的手段。

  阅夫子之前就与他谈及过由余,他做事不择手段,如果百里奚是春日之花,那他就是冬日之水。

  百里奚对于民生向来是十分看重,他提倡以礼义教育加以开启民智,百里施加仁义,千里之地施于礼乐。

  而由余看重的是百姓的利益,他提倡实地税负,合理运营。

  在统治者的眼里,显然是由余的能力更为出众,因为他能带来更多的利益。

  他是西戎之地少有的贤人,处理政事和办事能力都不是常人能够比及,只是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在西戎竟然得不到重用,还给秦国挖了墙角。

  不得不说由余是一个人才,在秦国没有能力东进的情况下还想从中分一分属于秦国的利益。

  只可惜,他笑那由余少智,百里无谋,都没有想到他姬昱的眼界竟会有天穹那般高远。

  有着如此的眼界,这样的计谋已经无用,他愿意当个傻子,去骗那些骗子。

  姬昱现在缺少的是思想上的完善和百姓的信服,那样他才能以改善民生,实现抱负,而秦人也同样给了他这个机会。

  既然论贤,那就用他的思想去同样的试探着当今的天下。

  从一开始,他就明白了一个道理。

  思想和主义是比力量更强大的武器,因为人会死,而思想和主义不会。

  他被囚于晋国,武器和人力都会受到制衡,可思想不会。

  而想要肉身翻墙,就必须做到思想翻墙;

  虽然姬昱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不会接受后世那样强而有力的思想,可他却知道一种适于他传播大义的思想。

  以仁义来传播名义,等到适合的时间再开制百家之流,那样天下之下都是他的门生,而从中再选择适于之道扶持而建门阀,这样天下都将会被改写,而他的志向也能得到实现。

  姬昱揉了揉眉心,做人好难,而做一个开道者更难。

  不过谁让他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呢?

  时间回到正轨,而作为访者不可能只是为了这些话而来,他们还带来了不少秦国的珍宝,只是现在还没有赠送给王孙昱。

  春秋之时,氏族来往喜欢在聊天之后送礼、在宴前送礼,而拜访之礼要在访完之后才能送,要是在拜访之前送礼,要是事情没有办好的话反而会有所难堪。

  仲行手中拿着竹简,感慨万千。

  “王孙,您不承认您的贤能这才是贤能啊,哪像那些为仁不仁者,说的都是仁,可做的都不是人事。又作派头又说仁话。

  我曾见穷苦之人一年无新衣,除去节日之外都不会穿新衣,怕新衣弄脏、怕丢失、怕盗窃。

  穷苦之人穷到担惊受怕,抓着的东西真的不想松手,那样一些嘴说说着自己贤明的人,说到底和那穷苦之人又有什么区别呢?”

  姬昱笑了笑,没有再去谦让,这个时候再谦让的话就说不过去了。

  像仲行所说的,没有眼界的人只会思考眼前的得失却没有想到更长远的未来。

  “人的高贵,不是在于衣着的华丽和富裕的家境,而是人的魂灵。

  高贵的人不会在乎受到的损失,没有条件地愿意为天下受苦难的百姓开辟一条温暖的道路,这才是高贵的本质。

  一个贵族,如果在雨中,有侍仆立伞;如果有一个庶民摔倒在地上,他能够舍弃伞的庇护而去扶起,那他就是高贵的。

  一个官吏,如果坐马车行驶在道路上,占据了大多位置,不便过道;如果有进城卖豆卖柴人路过,他能够下车而让这些人先行,那他也是高贵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