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 鸳鸯阵初显威力_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
笔趣阁 > 元末:朕才是真命天子 > 第6章 鸳鸯阵初显威力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章 鸳鸯阵初显威力

  鲁锦虽然不能立刻破城,但却给巢湖诸将分析了形势,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办法,还是让几人比较重视的。

  但能不能获得诸将的认可,还得看接下来的表现。

  至于投军的事情,几人商量了一番,鉴于鲁锦表现出的才能,而且张温和朱寿又比较佩服他,之前也说好了三人一起抱团,于是就让鲁锦当了第八个千户。

  张温和朱寿成为鲁锦手下的军官,掌管他们自己带来的八百士卒。

  张温当即表示没有意见,朱寿的弟弟还是鲁锦送回去的,肯定也不会反对。

  然后廖永安就提议,让年龄大的俞廷玉先跟着张温回去,等收拾好了行李,晚上再让俞通海带一千兵,以及牛马大车,去帮张温搬家,把人接应过来。

  实在太惨了,左君弼仗着有骑兵就四处为恶,巢湖红军白天根本不敢活动。

  “鲁大哥,你看看我的兵怎么样?”

  巢湖岸边,张德胜将自己的一千兵集结了起来,分成十堆站在那里,每个百户放在一堆,人人包着红头巾,但却毫无队列可言。

  巢湖的其他将领也在旁边,等着鲁锦传授他的‘祖传阵法’。

  看惯了后世的阅兵方阵,鲁锦表示强迫症都要犯了,这特么还不如小学生的队列整齐。

  鲁锦从众人前面依次走过,张德胜手下的几个百户看着他,或是好奇,或是跃跃欲试,或是不屑一顾。

  但他们手下的那些士兵,大部分都看起来表情麻木,穿着破烂的衣裳,很多人穿着草鞋,还有直接赤脚的,基本上毫无士气可言。

  来到一个手拿锄头,胡子花白的老头跟前,鲁锦问道,“老伯今年高寿?”

  “咱不高寿,咱今年五十有二。”这老头一张嘴,牙都缺了两颗。

  才52啊,那确实不大,鲁锦他爹也快五十了,还在搞印尼高铁呢,经常往工地跑,看起来就跟三十多的一样。

  可这是古代啊,眼前这个52的大叔,看着就跟七老八十的一样,脸上的褶皱写满了沧桑,浑浊的眼珠了无生气。

  “老伯为啥来咱这当兵?”鲁锦好奇道。

  “咱是临淮那边的,前些年发大水,家没了,咱带着孩子们逃荒,等回去又是大旱,大旱之后又有蝗灾,蝗灾完了又闹瘟疫,咱一家子都死没了,就剩这么个娃。”

  说着,老伯还拍了拍旁边一个拿着梭镖,看起来只有十一二的小男孩。

  “咱带着娃逃荒到了巢湖这边,红军给咱爷俩饭吃,叫俺们打官府,咱就帮着打,官府没一个好东西,咱没了就没了,就想这娃能给咱家传个香火。”

  由于金、元是历史上少见的温暖期,400毫米降水线北移,北京周边可以种水稻,中原地区的降雨量也普遍增加。

  至正四年,1344年,河南、淮北、鲁西地区突降暴雨,暴雨连下20天,位于宇宙中心的曹县白茅大堤决口,水淹千里,史书记载‘平地积水数丈’!

  可以想象一下,一个小时下一个西湖的郑州暴雨,这样的降雨量连下20天是个什么场景?

  鲁锦只要一想到那个场面,背后就直冒凉气。

  而元廷对此事的态度呢?

  什么?发水?冲断漕运了吗?没有。

  冲毁沿海盐场了吗?没有。

  那不管

  直到几年后,黄河洪水愈发不可收拾,洪水都特么快冲到大都了,河北沿海的盐场也被冲毁,对大都最重要的漕粮和盐税一下都断了,元廷这才想起来要治河。

  而河南淮北的百姓,却在这几年朝廷的不闻不问中,喜提水旱蝗疫四大套餐,真是一点活路都没有,朱重八也是在这个时间段,从一个农家子变成流民乞丐的。

  鲁锦深吸一口气,又看向旁边的小孩,“你多大了?”

  “俺12了,俺能打仗,俺不白吃饭。”这孩子倒是聪明,可能是看出鲁锦嫌他小,连忙挺起胸脯,做出凶狠的表情。

  这特么还是个小学生啊!!!

  鲁锦拍了拍他的肩膀,又继续看下来,发现类似的娃娃兵,老头兵还有不少。

  武器也是五花八门,其中农具占大多数,能有个正经的朴刀、长矛之类的,就已经是军官了,至于铁甲,那玩意连几个千户将领都不够分。

  “军阵不整,毫无士气,而且老弱太多,必须裁汰老弱,45以上,15岁以下的,全部裁掉。”鲁锦看了一圈回来评价道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6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6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